close

 

 

 

(喔不打完後我發現整個很負面,也不是什麼實用的資訊,所以可以觀看之後的文章,這篇就...斟酌觀賞)

我一直都不是很會念書的那一個人

很小的時候有接觸一點美國的教育文化,
也因為爸爸當初是在美國唸書時生下我的,
對於出國唸書,我總有一點憧憬。

但我的成績不是很好。
我也常常因為這樣很自卑。但我總是嘗試著要掩飾這點。
國小升國中的時候,很流行考數學補習班,我去考,卻落榜了。
國中開始常常念書就是因為數學拉掉成績,鮮少進入前十名(大概都十一、十二名)
高中想直升自己從小念書的學校卻失敗了。
接下來高中的生活一直感覺都在吊車尾,明明知道自己不是理科的料,卻被逼迫待在三類組的班級
考過一次次的段考,覺得自己好糟,好像一個很失敗的人總是在班上吊車尾。
還記得在家裡死命算數學,成績卻總是沒有起色,和老師尋求協助被冷嘲熱諷說我不認真,然後被家人痛罵說我都沒在算數學。
我對我成績真的很沒自信。

考學測的那段日子,不知道是因為什麼原因,漸漸的排名不是最後一名了,然後就考了一個前標
雖然不是頂標,但似乎看起來還行了。
很想填不是三類組的科系,想學外文,企管之類的
但還是敵不過爸媽的要求,最後進入了輔大的職能治療。

哇,打前面這段感覺好沈重啊!但幸好都是往事了。

一開始進入大學讀書的時候,
從不懂職能治療,到後來大概了解職能治療在做什麼。
我內心深深地被職能治療所能做的事而感到感動。
我發現我越來越喜歡這個專業,雖然不是我當初想要的,但我也可以認同這個專業的很多事情了。
接下來就很順利的完成學業,實習,畢業,考過執照。
好像很順遂,其實我也不覺得自己差人一等,但是我真的很在乎他人的言語
因此聽到別人說的話之後,我又開始感到一點不舒服。
常常聽到朋友說:妳看妳爸媽姊姊都這麼有成就可是你好像就很普通誒?
親戚和爸媽的朋友在姊姊考上後醫系時大大的恭喜,
聚餐時我好像總是那個介紹出來很丟臉的那個,總是等別人主動問起,我才會被介紹我是一名職能治療師。然後一陣沈默。
甚至我工作了兩年後,我姊剛開始工作時我爸的朋友說:恭喜你,家裡總算有人出來賺錢了!(那我前面兩年的努力都不算數嗎?)
爸爸也總是問我想不想再去念醫學系,但我姐同時也會說我又不會唸書,幹嘛繼續唸書。
一句句無心的話,其實我都還滿在意的(但或許也有人覺得沒什麼吧!)

因此我在畢業時默默的決定,我想出國唸書。(其實也不是只有畢業後才想,但畢業後我才真的確立我要做這件事情)

因為爸媽的期待,畢業後的我還是先找了工作,前前後後也待在不同的科別,分別是復健科(專做成人生理)和精神科。
而我在工作時候,也可以深深感受到台灣的職能治療似乎就是少了點什麼。
主打著讓復健科病人恢復自我照顧功能的職能治療,在復健科卻常常以把病人治好為導向這樣幫忙病人
主打著讓精神科病人回歸社區的職能治療,在精神科卻活像個帶手工藝活動的老師,而且病人難以走出病房
或許也剛好和我工作的地方也有不少關係,但是剛出來工作的我卻害怕改變這一切,也不覺得自己說話有份量,更不用說我不知道怎麼改變這一切。
但我知道我還是想要為這個專業盡一點心力,我想知道國外到底是怎麼做的。

秉持著這樣的想法,我更堅定自己讀書的意志。
不過我不想讓我爸媽知道,我也很害怕我會失敗因此我一直將這個祕密藏著。
就這樣順著爸媽的意,安安穩穩的賺錢,
然後我自己再私底下唸書,念托福,念GRE。
這一切其實不容易,除了要和時間賽跑之外,還要把賺來的薪水大把的投入在考試和送資料等等的費用中。(之後再鼓勵自己寫和申請比較相關的細節,以供參考)
特別到了後半段我的GRE和我的personal statement、CV 、recommendation letter還有各校截止日期時間賽跑的時候,工作真的是快做不下去。
(不過我一直告誡著自己沒工作我就無法考試還有報名了)

當初選國家時我沒有什麼猶豫就選了美國。
理由是因為這裡和我有些地緣上的好感,
還有職能治療和美國這個地方有相當大的關係。
不過我在猜想因為美國已經改為碩士才能執業,因此很多學校早就沒有開這種學士後專班(Post-Professional),通常都是從學士這樣直接攻到碩士
因此有這樣系所的學校開始漸漸的減少。
而我從2015年畢業就這樣拖拖拉拉到了2017年才真的很奮鬥的考試還有準備資料,
做了一些資料的查詢,還是很不免俗的因為排名來選擇所想報名的大學(當然還有別人要開Post-Professional我才有報名)
然後在2018的二月份報名了三間學校。
分別是紐約大學(NYU),南加大(USC)還有比茲堡大學(Pittsburgh University)
(雖然當初曾經因為南加大的排名最高所以最想要讀這間,不過後來查過課程內容瞭解了一下我發現學校主要專攻的方向也是我很喜歡的,因此第一志向排給了他)

最後終於於3/14拿到了南加大的offer,覺得前面的一切有如一場夢,
但我知道挑戰才正要開始。

P.s. 2018.3.14剛好史蒂芬霍金去世了,
我看到了他說的一句話,覺得滿符合我的心境的
『無論生活多麼艱鉅,只要還活著,就有希望。』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菌菌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